易纲:中国有很好的条件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3月25日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当前金融方面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第二句话是推动金融业改革开放,第三句话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保持金融业整体稳定。
谈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问题时,易纲表示:“中国有很好的条件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一是我们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二是我们有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三是我们有市场化、法治化处置金融风险的丰富经验。”
王兆星:银保监管合并有利于“一带一路”资金合理组合与配置
“银保合并有利于加强监管,促进银行和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这也有利于充分利用银行和保险信用,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和保险资金来源合理组合,为‘一带一路’乃至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短中期资金。”在3月24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经济峰会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在谈到监管新机制对“一带一路”的影响时表示,保险机构可以提供长期稳定资金,银行既可以吸收短期资金,也有部分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新的资金来源组合和运营组合、风险管控方式,可以为“一带一路”提供更加优化、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黄洪:商业保险应成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主要“提供人”
3月24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经济峰会上表示,养老问题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高度复杂性,如果构建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应从我国国情和国际上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出发,商业保险应成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的主要“提供人”。其中,安全性应放在首位。
财政部部长刘昆:三大动向提速2018年税改
25日开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新上任的财政部部长刘昆首次亮相畅谈中国财税体制改革新动向,并透露2018年中国税制改革三大新动向。
已经全面推开的营改增改革试点如何再深入?刘昆说,2018年,我国将按照三档并两档的方向,调整增值税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是今年一大看点。对此,刘昆说,今年将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根据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水平变化,合理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要呵护数字经济发展同时监管要跟上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24日表示,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创新的结果。当前数字经济还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以呵护和推动的态度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但监管一定要跟上。
朱光耀在当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经济峰会上说,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一个共识是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创新的结果,反过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又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王一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24日说,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在开放条件下推进的新一轮经济转型,不仅将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增长可持续性,也将为全球企业创造新机会,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王一鸣当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经济峰会上说,2017年中国经济发生多方面积极变化,为转向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何立峰:从四方面着手推动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3月25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何立峰表示,迈向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好三个维度。第一,系统性。高质量发展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经济增速,而是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均衡发展。第二,动态性。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政策举措需要根据实践的深入、认识的升华而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完善。第三,长期性。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有效防控经济社会各种风险的前提下,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易会满:应高度重视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问题
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经济峰会上表示,应该高度重视居民储蓄率问题,防止居民储蓄率过快下降引发的经济金融风险及连锁效应。易会满表示,2010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成为拉动国民总储蓄率下滑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储蓄率下降还伴随着居民家庭杠杆率的快速提升,2013年到2017年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由33%升至49%。
对于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以及居民家庭杠杆率的快速提升,易会满认为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是金融脱媒与利率市场化加快了居民财富多元化配置;二是金融科技背景下互联网理财的兴起加速了存款分流;三是房地产吸引了家庭大量资金流入。
对于居民储蓄率过快下滑所带来的影响,易会满认为,首先,居民储蓄率过快下滑不利于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高储蓄率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没有高储蓄率就难以支撑银行信贷和全社会投资的持续较快增长。若居民储蓄率过快下滑,势必会带来债务偿还负担上升,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其次,储蓄的多渠道分流,尤其是通过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形成空转、拉长链条后,不仅造成了金融资源配置的碎片化和低效化,而且抬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再次,储蓄率过快下滑会加大流动性风险,影响货币政策传导。一般储蓄存款占到大型银行总存款的一半左右。如果未来银行储蓄存款增长面临“枯竭”或“负债荒”成为常态,则会放大货币市场的波动,影响金融市场稳定性和货币政策传导效应。
易会满建议从三方面应对储蓄率过快下降。一是回归资管业务代客理财的本质,打破刚性兑付。二是进一步正本清源,把握金融服务的实质和技术发展的本质,厘清货币基金的真实属性和功能边界,杜绝监管套利,强化持牌经营,控制杠杆比率,严格流动性管理,引导其规范理性发展。坚持商业银行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其稳定金融市场和社会融资成本的“压舱石”作用。三是加快推进银行资产证券化进程,完善配套政策,盘活信贷存量,增加资产流动性,这也是推动直接融资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钱文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职责地位作用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经济峰会上,农业发展银行行长钱文挥表示,下一步,农发行将从五个方面推进上述工作。
一是进一步支持粮油收储,铸牢基础。二是精准扶贫,加快补齐乡村振兴的短板。三是支持农业现代化,夯实产业基础。四是支持农村现代化,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五是支持农业农村的绿色发展,积极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积极重点支持农村生态体系建设,环境治理,绿色产业发展,尽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
郑之杰:以超常规举措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在3月24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 ”经济峰会上表示,经济发展只有先解决不平等、不平衡问题,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郑之杰认为,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农业、农民的支撑和贡献,脱贫工作不应看作是对贫困农村人口的施舍,而应看作是对他们牺牲奉献的报答,要增加扶贫的针对性,切实有效解决农民脱贫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党的领导是中国脱贫攻坚的最大的优势。” 郑之杰表示,脱贫攻坚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组织保障和坚强领导,政府的推动和主导作用在脱贫工作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据郑之杰介绍,国家开发银行把扶贫攻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超常规的举措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王祖继:针对房地产需求失衡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在3月24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经济峰会上表示,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必然要求房地产的发展方式做出新的转变,回归到“房子是用来住的”这样一个本源上,这也要求金融业转变理念,发挥更大效用。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引领理念的转变,调整相应政策,发挥金融更大的作用。”王祖继表示,银行业需要更加主动作为,一方面,继续严把信贷投放,调整信贷结构,遏制投机炒作,加力支持居住需求;另一方面,房地产金融创新不能围着传统信贷转,要把着力点转向针对房地产需求失衡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借助金融力量激活市场要素,引导资源有效供给,解决社会“痛点”。
李晓鹏:从五方面入手规范金控集团发展
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李晓鹏表示,当前金控的定义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并不是说一家机构持有多张金融牌照就可以算金控。金控要通过运用多牌照的优势,提高经营效率,减少经营成本,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是为自己服务。“如果有些公司仅仅是利用多牌照来玩资本游戏,我觉得这不是金控。”
李晓鹏建议,要从五个方面入手规范金控集团发展。一是认真清理不规范的金控公司,特别是对虚假注资、抽逃资本等违纪违规行为要严格纠正。防止高杠杆、高负债,禁止一些金融机构通过关联交易进行金融扩张。二是要严格审查金融控股集团的股东背景,对金控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和金控集团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应该设置更高门槛。三是要尽快出台金控监管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金控的法律地位,逐步收拢风险。四是在现行体制下,建议不宜快速放开对金控的准入;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5家左右资本雄厚、管理规范、经营稳健、内部管理体系健全的金控集团进行试点,通过探索逐步推进经营的综合化。五是要对金控做一些试点,支持金控集团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行混合所有制,有条件的金控集团可以整体上市,支持金控集团补充资本金,支持符合监管要求的金控集团开展并购和资产重组,在银行间市场有一些交易资格。在防范风险方面,要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支持金控集团开展交叉销售。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李国辉、张末冬等 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