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深圳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官方站,
  • 加载中...
logo
租赁业能为中国“芯”做些什么?
时间:2018年05月08日信息来源:现代租赁网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因特朗普的“全球收缩,美国优先”的战略,单方面向中国挑起贸易战。尽管我们采取了精准打击的方式进行了回击,但美国借口我国手机元器件主要供应商中兴公司违约进行的长达7年的禁售处罚,作为贸易战的手段。

在这个背景下,暴露了一个问题:虽然我国在40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在核心领域里的基础工业我们依然还很脆弱。许多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在关键地方被卡,不仅是企业极可能陷入全军覆没的危险之中,可能影响到全国甚至全球的供应链。同时也会影响到我国的国家安全。

全球化分工本来是你建你的龙头,我建我的管道。分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受益。但这个体系因政治因素显得太脆弱。一旦出现战略性国家利益的矛盾,你关龙头,我断管道,那么对全球都会造成很深的伤害。这是全球化负面的弱点。因此中国需要自己的核心产品来防止国际市场上的突变。

在这个时刻,租赁业能为“中国芯”做点什么呢?

一、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历史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先翻看一下融资租赁为制造业服务的历史,看是否有能力服务芯片制造领域。

1、融资租赁的原本是记载着骄傲、自豪、受伤的历史

现在中国的融资租赁业开始提倡回归原本。但融资租赁的原本只留下更多的是痛苦的回忆。

中国融资租赁起源与改革开放初期,物质极大匮乏,外汇短缺,急需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的时代。当时租赁为出口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转型期,因“抓大放小”“政府担保无效”等体制改革变化产生的负面影响,给当时的融资租赁业造成极大的伤害,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包括金融机构在内,大家都“谈租色变”。租赁服务制造业的实体经济的原本,基本上中断。融资租赁在市场化经济体系尚未建立时就引入中国,似乎这种伤害和痛苦是历史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被“资本”玩一把再次受伤

2000年以后虽然融资租赁业二次起飞,对融资租赁产生新的认识,专业化经营,销售代理、风险分散等新思维,新方法,带动了租赁服务制造业实体的二次高潮。但因资本的不健康介入,最终还是沦为股东圈钱的工具,导致融资租赁业陷入二次低潮。

3、金融租赁的再次兴起,但离服务实体经济的原本越来越远

2007年以后国家允许银行开办金融租赁公司,带动了行业以几何爆炸方式增长。但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大家都以类信贷方式经营融资租赁,以“钱生钱的”方式开展商业活动。服务实体企业的租赁规模不超过总体规模的20%。

虽然在服务实体经济上绝对值总的有所增长,但中国整个制造业从弱到强,从兴到过剩整个过程中,融资租赁在这个领域提供服务的并不多。市场渗透率低、覆盖面窄的问题已被国务院专文指出。面对众多过剩和即将淘汰的制造业,融资租赁业想转型回归原本,确无所适从找不到适合进入的产业。

4、高科技产业被卡,租赁业是否可以借机回归原本

当我们以航天、航母、高铁为傲时,因中兴风波,我们发现在高科技领域,我们的工业基础还是相当落后。当国外卡我们的脖子时,竟然没有有力的自我保护能力。全球化的分工合作,让我们看到了加工制造的一面,没有看到核心领域空缺带来危害的一面。融资租赁行业正在转型,因此在提高高科技方面的基础领域的建设服务。租赁行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要进入一个产业先要了解这个产业

租赁的刺激投资功能,在这个时候到了发挥应有的作用时候了。租赁服务芯片制造,不仅改变我国芯片受制于人的局面,也为租赁行业的产业转型开辟了一条新路。租赁公司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就要对这个产业有所了解。从中发展商机、利润和风险控制点。

这次主要问题是半导体芯片制造业,在高端领域缺少一个中国“芯”。这个领域是否值得租赁行业介入,从哪方面介入为好,都要事先考虑清楚在出手?

根据以往的经验,按照租赁的客观规律,在进入一个领域提供租赁服务前,必须要了解这个产业的产业链,选择适合的切入点,实现“精准服务”。这就是我们强调的租赁专业化问题。这个“专业”不仅是租赁技术的“专业能力”,更主要的是对要进入的产业熟悉程度的专业。

凭笔者曾经有过数字控制设备设计制造的经历,谈一下对半导体芯片产业的理解。我们所说的缺“芯”到底确的是什么,租赁服务是否能解决问题,在哪方面能解决问题。

三、中国半导体芯片制造的发展史

通常我们以为物体的导电性能只有导体和绝缘体之分。实际上还有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物体是半导体,主要有硅、锗、砷化镓等材料。因为它的导电性能可控,现在的电子设备控制部分都是用它们来制造。

1、煤堆里的半导体

笔者少年时(上世纪60年代初),曾在煤堆里找颗“矿石”(锗石),接上天线和耳机,做成最简单的无源收音机。我们称之为“矿石收音机”当时并不清楚原理。后来街上有卖“二极管”的零件,替代了“矿石”那是最早接触到的“半导体”。人生以来对第一次半导体的神奇感受是:不用接电源,不用买收音机,也可以收听无线电台的广播了。

后来又出现三极管,配合电阻、电容、电感、电池等元器件,组成“半导体”收音机。人生对半导体的第二次神奇感受是听广播不必受电源和天线的限制,不用离不开耳机。只要有个半导体收音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收听广播。

2、项目带教学认识数字化

1975年在厂办大学学习期间,通过“以项目带教学”开始为企业设计并制造一台轮胎生产线上的“数控裁布机”。笔者被分配到“数控小组”,开始对电器部分进行设计和研发。当时我国电子产业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学习的课本是以《晶体管数字电路》为教材,以自学为主。

那时我国的元器件主要的是由硅锗材料组成的半导体元器件。是由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电感器件组成的数字逻辑的门电路(与门、或门、非门及其组合的各种复杂逻辑关系的门)。

逻辑运算的应用实际上范围很广。不仅用在计算机设计中,笔者也《融资租赁的资产管理》一书中写入了用逻辑思维的方式管理租赁资产的示例。

计算机只能处理高电平或低电平,所有的复杂运算和所谓的“智能”都是通过逻辑运算的组合对高低电平的判断来实现。 虽然处理的数字量,但经过逻辑运算转换成模拟量。就算计算机做成最复杂的智能产品,但内部的核还是在做简单的“二进制”运算。

计算机产业是一个的软、硬件组合的不可分割产业。要想实现计算机的应用,仅有元器件等硬件是不行的,还需要软件设计。而这点可能是我国芯片制造业缺乏竞争力的根本原因,然而现在许多人并不了解其中的原由。

作为以融物的方式达融资目的的融资租赁,租赁标的“物”对租赁企业来说这点非常重要。我们擅长的是增加有形动产的“物”,对无形资产的“软件”支持力度有限。因此要进入这个领域开展租赁服务。芯片产业软硬结合的特性,千万不要忽视。

3、从晶体管到集成电路

在数控裁布机的电器设计中,对于弱电部分,我们采用的最新的线路链接技术,那就是“印刷电路”(通过电路设计绘制出线路图,用印刷的方式将防腐漆涂在带有铜箔的板材上,经过腐蚀、清晰,保留了所需电路)至今我们打开许多电器设备依然可以看到印刷电路板。

在我们的设计制造裁布机的数控部分时,中国的数字电路制造技术开始出现突破式进展,我们可以自己制造单晶硅,当时国家举办庆祝游行时,接受天安门检阅的模型车里就有展示单晶硅的巨大模型。

而后出现了“集成电路”(IC)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芯片”。它是将一些常用的,最基础的逻辑电路,通过用单晶硅切出的“硅晶片”(台湾叫“晶圆”),通过涂光感材料、光照、腐蚀,清洗和锗渗透的不同,分割后做成只有指甲盖大小的“集成电路”。经过封装和引线外展,形成性能远高于二极管、三极管组成的电子器件。

我们的电器主控系统就是采用这个器件替代了简陋且体积较大的晶体管线路,成功实现了对裁布机的数字控制。我们的成果还在1976年北京市科技成果展上展出。

之后随着国家制造技术的提高,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先后出现单板机、单片机,最后出现所谓的“微型计算机(微机)”。发展到现在,“芯片”的发展远不止用在计算机制造技术上,还用在手机、光伏、人工智能(AI)等数字设备上。但基本的制造原理不变,“软硬兼施”不可分离的现状没有改变。

当年这些IC产品是否全部是国产的没有进行研究,但发展了近半个世纪,集成电路芯片的集成度已从几百个元器件发展到33亿个。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和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芯片的制造上还会受制于人,这是在中兴事件爆发之前没有想到的。

人生第三次对半导体神奇感受是:当有个好的设想,借助半导体技术,通过集体的努力,从一片空白到最后的成功,不仅取得了制造数控设备的技术和能力,还提高了独立分析问题还解决问题的“软实力”和客服一切困难的勇气。

4、从硬件到软件

人生第四次对半导体神奇感受是通过对单板机的使用。在工厂时,自己独立完成设计、制造出低压电器检测仪器。并通过鉴定成为厂标产品对外销售。同样在北京市科技成果产中展出。知识已经不仅是门学问,已经变成了生产力了。

最重要的是在产品的研制过程中掌握了一门计算机“语言”并用其完成了对产品控制的程序设计。并在“软”的路上越走越远。在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二年,就将租赁知识和技术传到网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融资租赁专业网站。至今已经20年之久。

笔者的半导体数字经历见证了该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只不过后来因工作关系,对硬件部分关注少了,其发展现状让人惊叹不已,已经不能再用神奇来阐述了。

虽然是个人经历,但对芯片的认识、对离不开应用和软件的硬件制造方面都有了初级认知。对下面的市场分析会有好处。

四、芯片的应用市场

在研究芯片前先要了解一下计算机的构造。计算机通常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随着科技的发展,将运算器与控制器组合在一起就是我们说是的中央处理器(CPU),简称“电脑”。CPU的用途更加广泛,除了电脑以外,现在看到的许多电器设备都有一颗CPU的芯。只不过复杂程度各不相同。

存储器过去都是D电磁转换的设备,体积大、功耗高,传输速度慢制约了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自从有了集成电路后,开始有电子存储器。体积小、耗电小,数据传输速度高,品质多。有可一次写入存储器,还有可擦写存储器。因为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有限,只能做中间存储器(内存)用。

现在集成度高了,出现大容量的CD卡、U盘,固态硬盘等用芯片制造的存储器。IC产业发展到今天,除了输入输出设备外,剩下的都是由芯片做成的CPU和存储器来完成。

同时硅片的分支产业有: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电热转换器、太阳能发电、感应设备等同样离不开芯片的制作。因此这个市场是非常庞大的。

五、芯片市场的空间

2017年全球半导体芯片4,000亿美元采购额中,中国仅大陆就占了2,600亿美元。芯片的进口额超过石油的进口额(2017年石油进口金额11002.86亿美元)的两倍!租赁要进入这个领域,市场可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我国的芯片制造不是空白,而是需要提高。但国产化率实在太低,有些领域的统计数据用0.00来表示。意思是说它不表示没有,而是因为渗透率太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要补这个短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反过来说租赁在这个领域里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还有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厂开始大规模兴建芯片制造厂,按照1-2年的建设周期,2018年和2019年将是设备入场的高峰期。2018年和2019年中国的设备销售额将同比增长57%和60%至750亿元和1201亿元。就算美国不捣乱,我国的芯片制造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目前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仅为12%,在高端设备领域的国产化率更低。因此租赁可服务的市场主要在芯片的中高端市场范围内。

六、没有应用就没有芯片制造业的兴旺

芯片是靠应用养活的产业。没有应用就没有芯片的需求。应用的范围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广。

1、手机市场

我们看到的中兴事件似乎仅限于该企业的手机业务。实际上中兴手机市场份额并不大,而且还在萎缩。但众多国产手机都有对中兴芯片的依赖。美国表面制裁中兴,实际上想灭中国的国产手机制造业。

2、智能设备

其实芯片最多的应用还是在电脑上。近些年智能手机代替了电脑的功能,电脑的需求相对减弱。但近些年正在兴起无人飞机、机器人、智能穿戴、无人工厂、无人商店等智能产业。

这点是美国比较害怕,但又无奈的地方。主要是中国在应用创新上比较超前,电子领域的市场份额非常大。民用产品到处都能见到“智能家电”的影子。

3、云技术的兴起

云技术是指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内将硬件、软件、网络等系列资源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建立这个系统,需要各种芯片的支持。

云盘需要大量的存储设备,若要快速存取需要大量由芯片制成的存储设备。

4、军工方面的需求

当前我军的信息化建设以技术革命为主导,重点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核心在于装备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军工芯片作为电子化的硬件基础,被喻为是信息化装备的“神经中枢”。其性能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相信信息化装备所处的核心地位,军工芯片将得到优先和快速发展。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军工芯片自给率不足,加之国外芯片封锁,军用芯片很大程度影响信息化装备的作战效能,已成为我军信息化作战能力发展瓶颈。中兴事件更加告诫我们要优先和快速发展军用芯片,军工芯片国产化刻不容缓。

据估计,我国军用芯片每年200亿以上国产替代空间,军工科研院所等机构正在通过“逆向设计+自主研发”等方式逐款逐型号实现国产化替代,在军用CPU、GPU、DSP等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随着半导体技术、材料和制造工艺的提升,军工芯片国产化将得到较快发展。军民融合租赁正好在这方面有用武之地。

七、我们再从生产角度看芯片的租赁市场。

芯片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设备细分市场繁多一条生产线从前道工艺包括扩散、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生长、CMP、金属化等,到后道工艺包括减薄、切割、贴片、引线键合、模塑等,都涉及到相关设备。大约涉及50多个行业、2000-5000道工序。

芯片设备技术壁垒较高,行业呈现高集中度特点,国际前十大半导体设备厂占据绝对市场优势,全球主要核心设备供应商集中在美国,日本及荷兰。如果美方限制这些设备进入中国,那么国内目前正在兴建的多座硅晶片生产厂可能面临拿不到核心设备的风险。

我国芯片制造业落后的主观原因是因为芯片产业利润非常薄。主要利润都给国外软件商赚走。投资失败率比较高,国际企业又完全垄断这个领域,投资机构不愿意投,因此发展迟缓。

客观原因是因为芯片产业链条太长,从加工设备,到配套软硬件,再到生产工艺,都需要长期积累和市场的实际体验。不是说国家投几百亿就可以,解决问题。

其实我国芯片制造业并不像我们看到中兴受制那样脆弱。世界上芯片生产最好的企业台湾的台积电厂目前能生产7nm(纳米)制程(IC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的芯片。他们给华为提供的是10nm制程的芯片。台积电在南京投资的晶圆厂2018年就可以造16nm制程的芯片。

国内IC制造厂商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相对薄弱。要实现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设备的全面国产化固然重要。但目前因新的应用市场开发不足,末端趋于市场饱和,芯片价格基本见顶。加上众多科技巨头试水造芯,尤其是中兴事件后许多投资人投资芯片产业和制造环节的技术壁垒,芯片产业谈不上过剩,也离市场饱和不远。

为此要注意租赁服务芯片制造企业,重点不是低端设备的芯片制造,而是中高端制造设备的租赁。在制造环节不仅是芯片生产设备,基础配套设备及材料同样是软肋。租赁重点要关注的地方应是为IC制造企业提供设备的设备制造企业。

八、生产设备从何而来?

从IC制造设备上来说我们很容易被卡,这些设备能否采用租赁的方式添置呢?

芯片制造与融资租赁一样,是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它的应用虽然非常宽泛,但具体到某个领域可能用量很少,且竞争激烈。投入芯片制造厂风险很大,而且技术更新特别快,许多先驱后来都成了先烈。因此我们说,租赁要服务中国芯片的制造,要从基础领域着手,而不是上来投资几个芯片厂,给他们搞几个设备租赁就可以解决问题。我们要在他们涉及的50个产业,5000道工序中寻找我们的切入点。

首先生产搞集成度的芯片就要在非常干净的环境下生产、运输。高净化生产车间、高纯度的清洗液、容器、及运输工具。这些看似与芯片制造没什么关系,恰是制造高集成度芯片的基本要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基础领域”。如同麦当劳要在某地开市场,首先看土豆的产地是否能产出他们需要的土豆一样。

同样可受到国外限制的还有光刻显影液。仅有光刻机,没有显影液同样无法制造芯片。租赁可以服务国内生产显影液的厂家帮助他们引进设备提高显影液的产品质量,替代国外产品。

九、再看我国目前能生产那些设备

IC生产的各核心设备中,单晶炉、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后道检测等设备,国产设备已能全面满足28nm制程产品的生产。最新消息,南京的14nm制程设备也开始正式进入产线。

对于芯片制作来说,就是在硅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在不同的部位渗透锗材料来改变电子的移动性能,从而实现人们所需的逻辑电路。这种渗透随着集成度的升高,用手工基本上无法完成,因此采用在感广材料上光刻所需预留渗透槽,在通过多层渗透、清洗等工序完整芯片制作。其操作过程很像印刷电路板的制作。但它的生产过程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因此工艺、精度要复杂的多。

芯片制造中光刻是芯片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芯片制造和设计的纽带。光刻的精度决定了芯片集成度高低。目前荷兰ASML在全球半导体光刻机设备领域市场占比超过80%,其生产的TWINSCAN系列是目前世界上精度最高、生产效率最高、应用最广泛的高端光刻机,被全球各大半导体厂商所采用。现在的生产速度远满足不了购买需求。租赁在这个领域难以发挥直接的作用。

要打破技术垄断,就要在生产光刻机环节研究那些设备我国可以制造,那些设备还需要国内技术公关。基础不行,就没有核心竞争里。

虽然外部有对“买不如租”的质疑,但当人家不卖的时候你又要用。这时就要考虑“以租破禁”但这绝不是简单的“租”而是“借鸡下蛋,孵蛋养鸡”的租。租的一定是能下蛋的母“鸡”,既租用可以生产所需设备的设备。

最新消息尹志尧创办的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制成功7nm制程离子刻蚀机,完全绕过光刻设备的各种壁垒。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芯片制造硬件部分很快就可与国际同步。还有更惊人消息:该公司将在今年年底正式敲定5nm制程的刻蚀机。这个制程几乎达到芯片制造的物理极限。

但要上线量产,还需要 攻克两个难关:一是能把客户的设计,通过制造设计,做成实现客户要求成品芯片。是否满足客户要求不是宣传口号、技术鉴定的表面文章,而是要做到“高效、低耗”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二是芯片必须要经过市场生态培育和客户体验的检验。“口碑”才是市场的未来。

如果国产设备能够完全替代进口设备和技术。租赁在芯片制作硬件上提供服务上还是有一定空间。

十、不能被忽视的“软件”

计算机技术我们多关心硬件部分,其实软件才是最重要的。这次中兴受到制裁,主要是软件方面(至少集成度要求不那么高的硬件部分我们可以自己解决)。因此我们开拓租赁市场还要考虑软件因素。没有软件的硬件就算精度、纯度、集中度再高,若不能通过软件使用也没用。假设美国不让中国使用美国的谷歌安卓系统制造手机,那么整个中国的手机业都会崩溃。这已经充分说明软件对IC产业的重要性。

(一)产品设计软件

1、应用软件

一个产品的出产,一定是要满足市场的要求。如何让制造的芯片能满足应用市场的要求。既要了解芯片的工艺生产过程,又要了解芯片的特点如何满足应用的需要。这就是应用设计。在全球化的今天,应用设计是首位的设计。如果设计能与现有的零配件厂商契合。那么就能生产出应用设计者设计的产品。

我国的919C大型飞机、华为的芯片制作,都是依据这个原理。“产品设计”就是将“思想”转为图纸和工艺,使之成为“软件”。因为有国际代工厂的加工,只有核心思想是原创,做到这点就算国产了。波音和空客的飞机也是这样制作出来的。许多零备件都是通用的。当飞机生产设计部门在什么地方,全球最好的零配件厂商就会云集它的周围。

至于其中国产化成分有多少并不重要。以后随从国家基础工业的提供,国产化率会越来越高。问题关键一是核心部件要能国造,二是国际环境要安稳。毕竟相互制裁破坏生态的贸易战对谁都没好处。  

2、工艺软件

在芯片制造过程中,对于数十亿个元器件都要通过人工来设计,那工程量将非常大,耗时非常长。待产品做出来的时候已经过时了。因此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这里需要大量的仿真算法,只要人类提出需求,计算机就会辅助设计出相应的电路和光刻版使用的工艺制作照射图。这是产品设计制造工序中不可或缺的软件。

由于国外企业的先发优势,专利使用方面,他们基本上垄断了这个领域。国内若自主研发这些软件,必然遭遇很高的专利壁垒。这就是我国使用的芯片设计工具软件EDA也大多依靠进口。这点既是影响国产芯片的瓶颈之一。也是国外卡我们一个重要环节。

现在这个领域的市场也在美国绝对的垄断之中。包括我们引以自豪的华为国产芯片,在这个环节也受制于人。

芯片交易额很大,但芯片制造企业没什么利润,主要还靠量来维持生计。更多利润还是被无形资产的软件商赚取。如果国产芯片采用另一条路径制造(量子刻蚀技术)那么芯片制造工艺软件就要我们自己开发、自己把握未来的市场。

(二)系统软件

第二个卡脖子的软件就是操作系统软件。计算机应用有万千种,若每个应用都要有自己独立的操作系统,既浪费资源,也没有必要。为此设计一个基础软件,其他的应用软件挂在这个软件平台上运行,这就是操作系统软件。计算机我们常见的就是微软的“窗口”系统。手机的“安卓”系统等。

这充分体系IT产业最终的竞争结果只有老大没有老二。苹果的操作系统只能算是一个特例。其立足的根本不是软件,而是硬件部分的高科技含量。其封闭式发展也算是特立独行。

这些老牌的IT企业,因为他们发展的时间太久、太成熟,许多第三方应用软件都挂在他们的系统上。中国要设计出自己的操作系统(目前已有Linux操作系统)必须还需要大量的第三方应用软件制造商的配合和支持才行。但要在使用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行改进。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和时间的检验。要发展到与微软安卓抗衡的地步,至少还要数十年。

(三)有可能摆脱软件的羁绊吗?

1、云技术

如果我们的芯片制造技术卡在软件问题上就会裹不不前。只提供增加物质基础的租赁服务,也无法在其中发挥应有作用。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随着互联网的云端(云盘、云计算)崛起,很多电脑功能通过互联网的云端,就能解决。但我们要有自己的“云”。因此建立我国自己的云端也是重中之重。只要我们有个操作系统能上“云”端就行。这样国产的操作系统,在强大的国产市场支持下,就可能大面积普及,从而带动国产芯片的大规模应用。

目前强大的云还是在美国。如:谷歌、IBM、雅虎、微软、亚马逊等。我国的“云”建设还在初级阶段(阿里云、百度云),但“云计算”、“云处理”的发展势头,与芯片国内外制造业的差距巨大比,还没那么大。

在添置硬件方面租赁可以提供服务。但云的使用关键还在应用。既,对云存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目前涉及国家安全的面部识别技术、身份证认证系统、抓捕逃犯系统、车辆鸣笛提示系统都离不开国产云。金融系统应用的也很多。征信系统就离不开云处理、云分析。法院对老赖的处分也让其无处逃身。从这点来看,我们对国产芯片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至少数字化应用方面中国已经走到世界的前列。否则也不会有全球过半的芯片采购来自中国。

2、5G通讯

最新一代5G标准使用的是中国中兴通讯的标准。全球最大的移动通讯服务消费市场在中国,从这个产业的微笑曲线上看,目前只有上游的零部件及其研发掌握在美国手中,移动设备的品牌、行业标准、设备制造、市场营销、消费环节全在中国。因此我们相信国外不会愿意对中国的产品实现卡脖子的手段限制竞争,而更多的是采用合作共赢的方式发展。政治因素的影响毕竟是短暂,无基础的。

更重要的是我国对5G开发研究也已经走到世界前列。再能垄断的操作系统在使用5G时也要给发明人支付专利缴费。如果率先成为国际标准,那种受制于人的2G、3G、4G时代即将过去。现在全世界主要竞争对手都在抢时间,赶速度,尽早实现在手机上的应用,以说服国际成为世界标准。

中国的5G手机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运行,让我们的看到了一线成功的希望。  

3、人工智能

再有一个让人高兴的是人工智能AI操作系统的开发。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目前依然处在群雄争霸的阶段,中美目前明显走在前列。但因中国背后有庞大的市场和应用群,我们也在抓紧时间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率先引领全球的智能操作系统。

因该操作系统强大的功能,可以要通杀过去长期称霸的各类操作系统。但这还需要市场培养和时间(大约在2025)的检验。这已不是什么“弯道超车”的问题,而是“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的问题。也是美国最害怕、最想打压我们的领域。

十一、芯片局部市场持久性很难预估

高科技产业技术日新月异,更新速度特别快,特种需求特别多。市场开发难度大。有些产品在研制过程中就夭折了。因此租赁业不建议涉猎芯片制造厂,而是为芯片厂提供原材料的基础领域提供租赁服务。

这次中兴事件暴露的不是仅是暴露芯片产业落后,更多的是在基础领域的落后,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加上本身的产业特点,消耗的资金大、研发时间长、市场散且更新快。多数企业急功近利,不愿意涉猎这个领域。

租赁业若从基础领域着手,服务芯片制造领域“生产小鸡的母鸡”的设备租赁。这样的生产设备通用性好、产品销路广,不怕某个局部领域的产品更新速度快、淘汰率高而受到影响。通用性好的设备,甚至不受产业的波动影响。还可以扩大市场范围,转产到另一个产业。

十二、木桶效应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在芯片制造行业太明显了。通过对产业分析,我们在基础领域里差的东西太多,不仅是硬件部分,还有软件部分。

租赁的原则是愿做“锦上添花”之事,不愿受“雪中送炭”之劳。木桶效应却是要提高水桶容量,那块板短补那块。中兴事件后,租赁要为国产芯片的兴起服务。就要在基础领域里找路子市场宽的“短板”,而不是看着缺哪补那。

十三、别让不良资本乱踢芯片制造业的大门

目前国内生产芯片的企业并不少,但是鱼龙混珠。有些被资本裹挟。中兴事件刚一出就有相关股票异动增高,随即大股东就开始抛售股票。这种“芯片企业”打着高科技的名义,为着不是改变我国芯片制造业的落后局面,而是为了给大股东圈钱。这样的企业、上市公司不是租赁业要服务的对象。

融资租赁是债权投资,不是资本投资。虽然承租人对租赁物没有处分权,但可以用其占有、使用、收益。完全可以规避不良资本对芯片产业在投融资领域的伤害。

十四、贸易战不会持久

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单打独斗不经不能持久。全球化时代社会分工高度发展,已经进入产品内分工阶段,产品生产流程上的企业是共生关系,只要有一个环节“休克”,其上下游的运行就被阻断了;另一个要点是中国的市场容量。在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情况下,任何一国丢弃中国的广阔市场都是不明智的,会对本国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目前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体系中的地位没有替代性。要知道产业转移是梯度进行的,首先转出的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业。现在东南亚虽然在承接中国制造业转移,但都是轻工业为主,中高端的制造业尚不具备承接条件,而且其劳动力结构、基础设施、资本积累,科技水平还达不到承接的条件 。只有中国具备“重器”的制造能力。这就是市场的不可替代性。

美国曾经引领世界进入全球化,自己早已是全球化的国家。近些年看到别人因全球化好起来,自己头号地位不保,才开始用单边主义反对全球化。因此美国政府不惜采用伤人800,自损1000的愚蠢“卡脖子”手段,力图以损害别国利益的方式保护自己位置。

这种卑劣行径吓唬弱小国家还可以,对中国基本无效。如果他们静下狂躁的心,算一下战后得失,就会停止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若还执迷不悟,只有在贸易战中体验这种自损的结果。

新中国建立以来,受西方制裁(包括前苏联)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事实证明越被制裁的领域,我们发展越快。在市场的吸引下,许多制裁商品、技术都拐着弯地进出中国。有些进口产品或技术经过改头换面,自主创新,生产的产品甚至比西方都好。

二十一世纪,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都掌握在人的头脑中,知识经济下的生产力就是有核心技术的人。只要人才可以流动, 知识和技术就不可能被封锁。制裁别人毁了自己,人才也就随之流失。

中国的市场魅力人心所向不可挡,中国的吸引人才的手段和市场也是别国无法比拟 。现在这个世界,要对中国实现技术封锁几乎不可能。虽然我们发现了自己的短板,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很快补齐。到时别担心过剩就好。因此贸易战、技术封锁等问题都不需要租赁业服务芯片制造产业所要担心的因素。

租赁行业已经错过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3.0版,千万不要再放过工业4.0版。在这个时候要抓紧时间,精准切入。不要再次错过历史的机遇。

十五、军民融合租赁是最好的切入点

因为芯片制造领域有涉军问题,许多芯片制造厂、生产芯片设备厂、相关科研机构和软件公司,多是军转民的军民融合企业。租赁的切入点还是要放在军民融合租赁上比较容易上手。

说起军民融合租赁通常就想到飞机大炮、军舰坦克等武器的租赁。这个认知是有偏差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强调:所谓“军民融合”主要是要在富国强军、增加物质基础下在基础领域共建共享的融合。该意见提出了8大基础领域的融合。这些基础领域就包括了“加强军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租赁所要渗透的芯片制造产业一定是军民融合的产业,是基础领域融合的产业。

中兴事件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在“基础领域”融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通过对IC产业的租赁服务,我们可以知道:

1、军民融合是在富国强军、基础领域共建共享、增加物质基础的融合。因此在基础领域开展“直租”业务必然是交易主流。这点正是租赁行业回归原本时难以找到的服务领域的痛点,通过军民融合租赁可以得到解决。

2、军民融合企业需要通过“军工四证”(国军标认证;保密认证;许可证认证;名录认证)的认证。因此“李鬼”之类的产品很难混进来过关。租赁业不用为租赁标的物的真伪、造假担心。

3、高科技领域里强军的需求非常大,租赁公司不用担心市场不够大。又因在基础领域里融合,因此产品亦军亦民不用担心市场面窄的问题。

4、因为要军民融合IC项目纳入“统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要按事权划分,落实军民融合发展资金保障”在采用租赁添置设备时,只要纳入财政统筹的项目都不用担心资金回笼的问题。不用担心资金占用时间长的问题(可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特别适合想转型的租赁公司开拓新的租赁市场。

5、从安全和保密的角度出发,中国军用芯片有自己的软件操作系统。这点不会受制于人。产品制造使用的软件,在中低端部分国产软件应该没有问题。进入高端的产品设计软件相信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但这些都不会影响租赁行业在硬件方面的服务。

6、军民融合租赁服务IC产业是一个庞大的“软”工程。不仅要解决芯片生产制造中国产软件“软”的问题,还要解决租军民融合赁服务的“软”问题(市场沟通、交易流程、政策配套等)。

十六、软肋与软实力

通过我们从租赁的角度对产业准入进行分析,发现我们不是不强,而是“软实力”不行。

芯片制造领域,硬件不弱,但软件不行,是芯片制造业的软肋;租赁规模超过5万亿,但要转型服务实体经济,又找不到服务哪类实体经济,是租赁业的软肋;军民融合已提出多年,但进展相对缓慢,落地慢、政策调整难同样具有自己的软肋。这些都是“软”的方面不行。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上升到新的阶段。过去那种追求规模短平快、抄袭模仿弯道超车的模式已经不和时宜。大家都要用工匠精神,沉下来冷静思考、努力公克技术难关、各种各样的壁垒,突破障碍、科学创新。将软肋的不利因素经过共同努力,转化成我们“软实力”的好结果,这样才能在时代大潮的冲击的下站稳脚跟。

大浪淘沙中是金子一定会发光。

《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沙泉; 编辑:深圳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租赁业能为中国“芯”做些什么?]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