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强,国内融资租赁行业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也跃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在未来将是从严监管与鼓励发展并进。
一、监管处罚力度加大,力促合规展业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金融租赁公司行业已领到监管部门开具的罚单,被罚总金额为706万元。而在融资租赁公司行业,地方监督管理实施细则陆续出台,非正常经营融资租赁公司持续出清。可以看出,“严监管、促合规”已成为整个租赁行业发展的关键词。
从受罚事项来看,案由趋于多样。在业务层面,金融租赁公司因“向县级公立医院发放新债以及信贷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开展金融租赁业务调查不尽职、项目评审逆程序操作、租后管理不尽职”“以不合规租赁标的物进行租赁融资”“以租还租,延缓风险暴露,掩盖不良贷款”“融资租赁业务调查不审慎不合规”等多种事项领罚。此外,还有金融租赁公司因未按规定报送统计报表、监管整改要求未落实而受罚。
处罚既是监管部门强化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企业查漏补缺、加强合规经营的有效方式。监管部门加大处罚力度,释放出其强监管、防风险的力度和决心,可以起到警示效果,有助于引导业内公司加速提升合规经营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未来,金融租赁公司应继续坚守租赁本源业务,打造风险防范体系。
二、各地的融资租赁帮扶政策
2021年12月31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其中关于异地展业提到:地方金融组织未经批准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业务的,由住所地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万元的,处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由住所地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经营许可证。
《条例》出台后,吉林、福建和内蒙古等地发布融资租赁公司监管实施细则,对异地展业做出了要求。更多地方则是出台各项扶持政策,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在本土的发展。
宁波市:
2021年1月13日,宁波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出台《宁波市金融支持人才创业创新实施意见(试行)》。
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开发“科技租赁”“租金+股权”等融资产品,为人才企业采购新设备和补充流动资金提供多元融资渠道。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新增的人才企业生产设备直租或回租业务,按设备实际融资额的1%给予融资租赁公司一次性补贴,单笔补贴最高不超过5万元。
深圳宝安区:
2021年4月2号,深圳宝安区发布了《扶持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对新落户的融资租赁企业,按实缴资本1%给予奖励,最高奖励300万元;融资租赁企业设立的租赁项目子公司(SPV)按实缴资本1%给予奖励,最高100万元。
此外,融资租赁公司还享受最高300万元的租房和购房补贴。
河北雄安:
2021年11月13日,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党政办公室印发《关于服务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雄安新区融资租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
(1)要积极引进专业化融资租赁经营主体。支持各类出资主体在雄安新区设立融资租赁机构、专业子公司和特殊项目公司开展租赁业务。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机构,按照机构实缴注册资本的1%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分三年按40%、30%、30%比例兑现。
(2)积极吸引融资租赁专业人才。按照新区人才政策,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及培育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新区融资租赁机构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根据所在机构的实际经营情况,在人才奖励、落户、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3)建立统一窗口的审批办理通道,为融资租赁机构开展跨境租赁业务,提供便利化服务。鼓励保险机构扩大融资租赁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降低出口租赁保险费率。对注册在新区的融资租赁机构,开展跨境租赁业务,新区按不高于合同额的0.5%(含)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哈尔滨:
2021年12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各相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出台了《哈尔滨市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扶持计划实施细则》,其中关于融资租赁优惠政策有:
支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对向融资租赁公司租赁生产设备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含规模以上工业个体经营户),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5%)的30%连续3年给予设备租赁费用补助,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北京市:
2022年2月8日,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发布《2022年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实施指南》的通知。
先进制造业企业融资租赁补贴。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租赁研发、建设、生产环节中需要的关键设备和产线,单个企业申报融资租赁合同额不低于1000万元,按照不超过5%的费率分年度补贴,最高不超过3年,单个企业年度补贴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对通过“回租”方式租赁设备的承租人,应明确将资金用于在京项目的研发、建设、生产等方面。
三、未来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趋势
除了上述各地鼓励发展政策以外,2021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逐步发展大型设备、公用设施、生产线等领域的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服务,开发适合制造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鼓励创投机构加大对制造服务业的资本投入”,2021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央企业所属融资租赁公司健康发展和加强风险防范的通知》;2021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要求融资租赁公司原则上不得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业务。在此背景下,租赁行业进入了政策健全、整体转型、稳健提升的新发展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打造良好的融资租赁发展环境。上海积极建设融资租赁产业高地,吸引优质企业在沪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及特殊项目子公司(SPV);天津提出努力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出口租赁、跨境租赁中心。
第二,推动融资租赁公司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制造服务业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服务业企业开展债券融资,有效扩大知识产权、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规模,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逐步发展大型设备、公用设施、生产线等领域的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服务,开发适合制造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鼓励创投机构加大对制造服务业的资本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服务业企业到主板、创业板及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如江苏提出引导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坚持普惠金融服务理念,为小微企业、“三农”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可获得、可负担的融资支持。
第三,推动融资租赁赋能农业、环保、养老等产业发展。强化节能环保服务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诊断、节能评估、节能技术改造咨询服务、节能环保融资、第三方监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等模式,推动节能环保服务由单一、短时效的技术服务,向咨询、管理、投融资等多领域、全周期的综合服务延伸拓展。如上海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多渠道、多元化加大对养老、健康产业融资支持力度;天津提出进一步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租赁业务;福建鼓励大力发展海洋产业融资租赁服务;四川鼓励发展重大环保装备融资租赁;内蒙古鼓励融资租赁机构围绕大型播种、灌溉、收割等机械设备,为种养殖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
第四,进一步拓展租赁标的物范围和加强业务创新。天津积极研究推动“租赁+保险”“租赁+担保”“租赁+投资”等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探索以多元化方式实现增信和分险,发掘和形成一批示范性强、特色突出、适宜度高,贴近企业需求的创新产品。支持融资租赁公司试点开展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融资租赁业务,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更好发挥租赁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支持租赁公司开展绿色资产、大型成套设备等固定资产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绿色租赁业务。
第五,支持融资租赁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如重庆鼓励融资租赁企业通过境外借款、境外发债、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开展进口大型设备保税租赁。
第六,推动融资租赁公司立足本土。江苏推动融资租赁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立足本地,聚焦实体经济,找准市场定位,优化商业模式,形成对银行主渠道的有益补充。福建提出研究出台地方资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行业监管办法,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效能。
文章来源于:曹培杰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