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个信息区块按照各自产生的时间顺序连接而成的链条。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
区块链利用共识算法来验证数据、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来存储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智能合约来自动执行业务流程。在无法建立信任关系的互联网上,区块链无需借助任何第三方的介入就可以使参与者达成共识,以极低的成本解决了信任与价值的可靠传递难题。
基于这些优势,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从区块链的形成过程看,区块链技术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分布式存储。验证后的数据在区块链网络的每个参与方处都有相同的备份,这解决了以往数据集中存储时需要与各参与方协调沟通的问题。
2. 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不依赖额外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没有中心管制,区块链本身自成一体,通过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各个节点实现了信息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
3. 公开透明。区块链技术基础是开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4. 防篡改。只要掌控的数据节点低于51%,就无法肆意操控修改网络数据,这使区块链本身变得相对安全,避免了主观人为的数据变更。
5. 匿名性。除非有法律规范要求,单从技术上来讲,各区块节点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开或验证,信息传递可以匿名进行。
随着区块链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行各业纷纷布局新赛道,欲乘“区块链东风”腾飞。
1. 银行业。区块链在国际汇兑、信用证、股权登记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银行业中,能够省去第三方中介环节,实现端对端的直接对接,从而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交易透明度,快速完成交易支付。例如摩根大通和高盛等大型银行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机构账户之间的即时支付、预防欺诈、贸易融资等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了一个数字票据交易平台。
2. 保险业。基于区块链的客户信息数字化管理,可以简化用户的投保流程,减少人为错误,节省劳动成本和营运费用,提高保险机构的风控能力。上海保险交易所在2017年9月就推出了区块链保险服务平台,用于保险交易、金融清算结算、反诈骗和监管合规性等领域。
3. 物流行业。区块链的应用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产和运送过程,并且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马士基和IBM公司利用区块链创建了一个数字化工作流系统,实现贸易和端到端的货物跟踪,该系统允许供应链中的每个利益相关者查看货物的进展情况,也可以看到海关文件的状态、查看提单和其他数据等,大大减少了延误和欺诈事件的发生。
此外,区块链在数字版权、公共服务、医疗保健、交通运输、房地产、节能减排等众多领域中都有所应用。
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及可追溯的属性,在融资租赁各交易主体(出租人、承租人、供应商、担保人等)之间可实现数据真实共享,极大地限制各类误差,保障数据交换和实体交易安全,自动为各交易主体提供全方位信息跟踪服务;
运用区块链技术,可简单直接地实现全程透明化的价值分析和传递,不需要特定的实物凭据及其他证明,从而提高计费的准确性、信任度和透明度,同时降低成本;
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功能可使整个融资租赁交易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自动运行,减少对中间商的依赖,过程高效而且具有严格的安全保障;
就融资租赁的风险控制而言,区块链技术可以随时分析和监测承租人的交易行为和状态,实时监测和管理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譬如通过对区块链相关指标的跟踪分析,可及时发现并消除针对租赁物的欺诈行为,或是针对交易主体的不当行为等,从而大大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在资本市场准入方面,基于区块链的证券化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参与,从而使资金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高效,以及成本更低。
相较于其他行业争先恐后布局区块链技术应用,融资租赁行业的步伐可能稍显落后。虽然中交雄安租赁、基石国际租赁等部分融资租赁企业已经针对区块链技术展开了实践探索,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越来越多的融资租赁企业对“区块链对行业转型升级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思考、审视,争取乘着区块链发展的东风,为行业和自身的发展与变革创造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