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最大飞机租赁中心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成功交付第2000架飞机,这是继2017年第1000架飞机交付后的又一里程碑时刻。在此之前,被誉为租赁业“皇冠上的明珠”,飞机租赁长久以来被外资企业垄断,本土租赁企业发展缓慢,艰难重重。借助一定的契机,飞机租赁业在东疆综合保税区开始扎根发展,并逐步成为了国内租赁行业的重要高地。
2009年底,全国首单保税飞机租赁落地东疆,揭开了我国飞机租赁高速发展的序幕;2017年9月,东疆以租赁形式引进了第1000架飞机,与爱尔兰、新加坡、香港共同成为了世界飞机租赁业的高地;2022年7月,东疆成功交付了第2000架飞机,总体规模达到全球第二,仅次于爱尔兰。十余年间,东疆飞机租赁从零开始,高速发展达到如今的规模级别,与其独有的“东疆模式”紧密相关。回顾国内飞机租赁业务开展初期,租赁公司会被征收高达23%的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可是境内航空公司从国外出租人手中租飞机仅征收5%的优惠税率。两者之间高达18%的税率差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差异,这对于国内刚刚起步的航空租赁业务打击极大。为解决这一困境,当地政府、海关、监管部门、航空公司、租赁公司等等相关方合力开创了“东疆模式”,即“保税租赁”。核心内容就是让注册在东疆的飞机租赁公司,从境外购买飞机“保税”,租赁公司将飞机租给国内航空公司时视作跨境直租,只需按租金交增值税和关税,从而将国内外企业拉回到同一条跑道。目前,东疆租赁资产总规模超万亿元,成为中国租赁业的绝对高地、世界租赁业的重要支点。此外,东疆先后与印尼、马来西亚、尼泊尔、格鲁吉亚、巴基斯坦等国家的航空公司合作开展离岸租赁,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贡献了一定的力量。
飞机租赁已经成为我国民航运输企业引进飞机的主要形式。据东疆融资租赁局副局长时金凤介绍,在全民航系统,2021年末在册飞机4054架,租赁比例超60%,新增加的租赁飞机,绝大多数是通过东疆交付。从市场来看,长期以来我国飞机租赁业以外资租赁公司为主,中资租赁公司发展速度缓慢、规模较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外资租赁公司和外资银行瓜分了我国95%以上的飞机租赁业务,本土租赁生存环境十分艰难。据了解,2010年之前,全球的飞机租赁业务几乎全部在爱尔兰完成。当时中国民航机队总规模约1900架,其中有1200架是通过设立在爱尔兰的租赁公司引进的。随着国内对于租赁公司的一系列政策扶持、产业配套环境以及制度的逐步完善,国内飞机租赁业务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原先设立在海外的航空租赁公司纷纷回到国内,在以东疆保税港区为代表的国内自贸区注册经营,本土从事飞机租赁的租赁公司同样保持着较高的增速飞速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国内航空租赁业务资产规模达到2000亿元。早在2014年,国内航空租赁市场上,以独立租赁公司、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航空公司系租赁公司以及飞机制造商系租赁公司为主的四大类租赁公司就占据了80%以上的新增飞机租赁业务,市场份额从2004年的仅占3%逐渐增长至2014年的32%。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全球飞机租赁企业排名前20强中,中资企业仅1家;到了2021年,已有8家中资的飞机租赁企业进入全球20强,包括中国飞机租赁、中银航空租赁、国银租赁、渤海租赁等等。目前来说,中国飞机租赁市场渗透率并不高,未来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随着行业资本规模的持续攀升,各类金融企业、央国企以及航空公司开始关注租赁领域,并陆续下设租赁公司开展租赁业务。外资垄断国内租赁行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中资租赁企业数量、业务总额、资产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来源: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