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源转型难度极大 01 中国能源消费情况 2021年,总量52.4亿吨标煤,煤炭占比56%。2021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41.3亿吨。 2021年,全国电力行业煤炭消费约24.2亿吨,同比增长8.9%,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约56.7%。 02 中国完成“3060”目标任务较为艰巨 03 能源转型现在面临的困难 ①缺电问题影响严重 以杭州为例,在7、8月份最热两个月,公共设施用户供电电价不变,但电网在市场化省接线价格已经上涨,从而产生巨大的资金不平衡,最终由全浙江的工商业分摊。 ②投资主体仍然单一 能源转型面临困难主要是投资主体仍然单一,目前主要依靠央企、国企。但“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全社会共同目标,仅仅依靠央企、国企不能完成任务。 ③技术瓶颈仍然存在 突破技术瓶颈需要引入风投或前沿的股权投资基金,通过成立“碳中和”基金,寻求新的技术突破。 ④体制改革亟待推进 二、可再生能源市场 01 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和产出已经极具吸引力 02 整个电力系统将持续加大投资 03 电力结构重塑,清洁化转型带来巨额投资需求 04 可再生能源资产特性 三、融资租赁的机会 01 分布式核心商业逻辑:自主卖电,无库存 02 国企、民企在市场中均有角色 03 户用-融资租赁模式 04 基于分布式和储能新的业务逐步出现,电力市场从草原到雨林 关于未来场景的预测,基于分布式和储能新业务的发展,电力市场会从原来的草原过渡到雨林。以滴滴为例: 05 分布式光伏的潜力有多大 该系统对江浙沪地区面积为2000平方米以上的屋顶资源进行识别和筛选,共识别出具备光伏安装潜力的屋顶28万余个,总面积21.2亿平方米。由于人工智能识别系统的矩形框是固定角度,与卫星图片中屋顶的角度并不能完全一致,考虑这一误差,以及屋顶朝向对装机潜力的影响等因素,按照50%的可用面积初步估算,保守测算潜在的装机潜力可达10627万千瓦。 四、总结 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也注定了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能只是国家大包大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甚至是企业们来充当先锋。在过去,很多企业虽然是经济的贡献者,却也是环境的破坏者。每一次破坏环境的恶性事件,总有企业的锅。过去企业环保都靠倒逼,往往逃不出“破坏环境-有关部门查处-企业整改”的死循环。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环保是需要成本的。环保于大部分企业就是一种负担,需要付出很多,却无法带来收益。这也是为什么污染环境的企业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一种新的商业逻辑正在诞生,以往的困局出现破局的可能。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企业自身的商业价值与环保这一社会价值从对立走向协同的可能性甚至是必然性,开始愿意主动探索全新的发展路径。 来源:浙江大学融资租赁研究中心 声明:本文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将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