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论 出租人不具有融资租赁资质的,通常不因此认定融资租赁合同无效。 根据现有的法律、行政法规,融资租赁并不属于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范围。而对融资租赁法律的构成主要是结合标的物的性质、价值、租金的构成以及当事人的合同权利和义务进行认定,故出租人不具有融资租赁资质并不必然导致融资租赁合同无效。 (一)融资租赁法律关系与融资租赁业务资质的关系 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看,在行政许可的强规范时期,最初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失效)第6条第1项明确规定,出租人不具有从事融资租赁经营范围的,应认定融资租赁合同为无效合同。在该规范指引下,如果出租人不具备融资租赁业务资质,融资租赁合同系按照无效处理。然后随着该规定的废止和《融资租赁合同司法解释》的出台,该条规定并未出现在新的解释中,且对于融资租赁合同的描述从强调出租人的资质转变为对法律关系本身的描述,故引发不具备融资租赁业务资质对融资租赁合同效力的影响的再次讨论。 从体系性解释的角度看,《民法典》第505 条明确合同不因超越当事人经营范围而无效,要结合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相应规定予以判断从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的范围看,主要包括以下情形:一是对主体资格的限制即只能由特定的主体从事某种行为,限制甚至禁止其他主体从事该种行为。例如《储蓄管理条例》规定,只有经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分支机构批准的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才能依法办理储蓄业务,其他个人和机构无权办理该业务。二是对标的物的限制,分为两种:一种是禁止流通物,禁止经营;另一种是限制流通物,只有由具备相当条件并获得特别许可的机构来经营。而融资租赁业务并不属于上述国家限制经营或者特许经营的行业范围。《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和《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在效力层级上都属于部门规章,故通常不会因行业监管规范而认定融资租赁合同无效。 (二)出租人不具有融资租赁业务资质,融资租赁合同无效的特殊情形 如前所述,虽然出租人不具有融资租赁业务资质,但超越经营范围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主体,仍然要在管理上受到行政监管部门的相应处罚。 出租人不具有融资租赁业务资质,但却长期以此为业,则关于相关融资租赁合同是否因此而无效要考虑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或者因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融资租赁是以租赁物为基点开展的资金融通业务,带有一定的金融属性,目前亦全部统一由银保监会进行监管,风险监管的力度逐渐加强,一旦不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长期从事融资租赁业务,则事实上规避了监管要求;一旦规模化发展,可能对金融安全产生不良影响。一方面,《银行业监督管理办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是有资质限制的,该规定属于强制性法律规定;另一方面,《九民会纪要》第31条规定,违反规章一般情况下不影响合同效力,但该规章的内容涉及金融安全市场秩序、国家宏观政策等公序良俗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人民法院在认定规章是否涉及公序良俗时,要在考察规范对象的基础上,兼顾监管强度、交易安全保护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慎重考量,并在裁判文书中进行充分说理。故如果不具有融资租赁资质的出租人长期以融资租赁业务为业,则法院依据上述规定认定合同无效。 (三)融资租赁合同无效的法律处理 一旦融资租赁合同被认定无效,相应的无效法律后果同一般的民事法律行为。 关于融资租赁物的处理。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一后续协商一原则归出租人一特殊情形下归承租人”的进路进行处理。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第19条 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融资租赁合同司法解释》 第1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典第七百三十五条的规定,结合标的物的性质、价值、租金的构成以及当事人的合同权利和义务,对是否构成融资租赁法律关系作出认定。 对名为融资租赁合同,但实际不构成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人民法院应按照其实际构成的法律关系处理。 《九民纪要》 31.违反规章一般情况下不影响合同效力,但该规章的内容涉及金融安全、市场秩序、国家宏观政策等公序良俗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人民法院在认定规章是否涉及公序良俗时,要在考察规范对象基础上,兼顾监管强度、交易安全保护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慎重考量,并在裁判文书中进行充分说理。 (2017)最高法民申2175号的裁判要旨: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第一,本案的法律关系性质应为融资租赁法律关系。其一,裕邑丝绸公司与中水电北固公司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系裕邑丝绸公司按照双方约定,将自有租赁物出卖给中水电北固公司,再通过融资租赁合同将租赁物从中水电北固公司处租回,符合《融资租赁合同司法解释》第2条关于售后回租亦构成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规定。其二,根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 10 条关于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的规定,中水电北固公司虽不具有融资租赁业务的资质,但不影响《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性质和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