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深圳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官方站,
  • 加载中...
logo
《决定》中制造业相关的重要改革举措(附专家解读)
时间:2024年08月13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决定》中制造业相关的重要改革举措(附专家解读)

《决定》中制造业相关的重要改革举措(附专家解读)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中制造业相关的重要改革举措(附专家解读)

《决定》一共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
《决定》中制造业相关的重要改革举措(附专家解读)

《决定》中制造业相关的重要改革举措,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等,具体内容如下:


(6)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基础制度。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
(8)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环保、安全等制度约束。
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9)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健全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体制机制。优化重大产业基金运作和监管机制,确保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合理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
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12)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
(14)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
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便利性。
(26)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支持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体制机制,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专家解读丨推动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作者系南京邮电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双聘教授,工业和信息化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中国数据要素50人论坛主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第三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中首次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改变了多年以来“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数实融合”)的提法。从“数实融合”到“实数融合”,这是准确地把握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运行基本规律的重大战略调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引擎,没有实体经济提供的坚实物质技术支撑,就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也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以实体经济为驱动和主导的数字化转型。应当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的,不是盲目的数字化应用,而是以如何提高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和企业盈利能力为基本要义。因地制宜地实现以实体经济需求为牵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是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决定》指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目前,我国数字化生产力的发展已经领先于数字化生产关系,工业时代形成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数字生产力时代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数字产业化,尤其是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中不断创新数字化生产关系,以适应数字化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推动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关键在于制度的不断创新完善和环境的不断优化。
第一,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这需要提升各类先进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生产手段的“数智”化水平,提升适应于企业发展的生产对象数字化应用水平、生产的组织管理水平,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并得到各种社会因素对企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支持。
第二,加强和完善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决定》提出,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随着经济社会全面进入“数智”化时代,作为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重要支撑的基础设施,必须要能够提供先进的“数智”化支撑能力,不仅要加快演进升级、适度超前建设“数智”基础设施,而且要加快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实现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和融合赋能,全面支撑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第三,加快推进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决定》进一步明确:“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同时,在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过程中,更需要培养一大批既具有“数智”技术专业技能,也熟悉行业、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第四,建立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将极大地提升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能力。目前,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上,服务商服务能力和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服务商的集成能力、智能化能力存在不足,特别是缺少行业和产业的实践经验,亟须构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应当指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看是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行为,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的主体是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但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较不高,其中主要原因是服务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不足。
《决定》强调:“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的本质是让数字技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进入实体经济,不断孕育出更多新技术、新主体、新产品。建议构建全国一体化的5G+智能产业互联网平台,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和关键性支撑,大力发展基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型生产性服务业。

来源:工信头条、先进制造商学院、人民邮电报

声明:本文仅供学习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将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删除





(作者:佚名; 编辑:深圳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