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可量产飞行汽车基地在广州投建。 现在投资圈最火的是什么?想必低空肯定有一席之地,但如果你只将低空看成是一条赛道,那只能说有点太“狭隘”了,因为低空后头一般都跟两个字——经济,与AI一样,这意味着中国继续高质、高速发展的全新动力,意味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妥妥的风口。 而且这风口大到什么地步呢?连香港都坐不住了。近期,香港特首李家超在最新的施政报告中提出,特区政府将成立“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由财政司副司长任组长,以激活低空空域作为新经济生产要素。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日前又在广州开发区正式动工,这座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将用于生产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的飞行体部分。 低空经济不是大号的载人无人机,也不只是简单地在空中送快递、外卖、打出租车,当然也不止是顶层设计的需要,而是在各行各业,涉及无数产业链的从二维到三维的一场变革。相比之下,目前在商业上,低空经济也的确已经有了一些相当明确或成熟的应用场景,涉及物流运输、城市交通、农林植保、应急救援、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领域,同时也涉及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行业,具有服务领域广、产业链条长、业态多元等特点,是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今年以来 从中央层面上 从地方层面 资料来源 事实上政策出台不是一蹴而就 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领域 资料来源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痛点主要包括技术和装备发展的初级阶段、基础设施和规则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低空通信问题、监管盲区和监控手段不足以及市场潜力的挖掘空间大等方面。针对这些痛点,需要从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法规制度完善、监管手段提升以及市场需求开拓等多方面入手,共同推动中国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上游产业链挑战: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供应;技术研发和创新需求中游产业挑战:航空器制造技术瓶颈;安全监管能力不足。 下游运营应用端问题:飞行审批和空域备案流程繁琐;市场潜力挖掘空间大,但普及率不高。 全产业链共性挑战:空域使用机制优化需求;高带宽通信网络建设需求;政策支持与市场准入门槛。 特定场景下的特殊痛点:eVTOL产业发展初期的不确定性;监管盲区和技术监控手段缺乏。 “低空经济是一个万亿元量级的赛道,但越是这样的赛道,越不会快速地跑。”专业人士表示,空域使用的复杂性、飞行安全等问题均有可能影响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进展。 中国完备的工业制造业产业链,加之新能源汽车和三电体系优势,让低空经济有了很高的起点。未来在政策的加持下以及空域的逐渐开放,会有更多创新场景的应用。无论是国家内部的经济增长还是国际上的对抗,都是一种“最效率的追求”。 1.技术支撑 高端装备赋能低空经济产业链:在低空经济的航空器生产制造环节,高端制造业技术的加持能够提高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热门领域飞行器的制造效率和质量。例如,利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孪生、模拟仿真、人机协同等技术,实现航空零部件的精准加工、装配和检测,从而提高飞行器的整体质量和生产效率。 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在低空物流配送等领域,高端装备工业自动化为无人机提供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能够自动控制无人机的飞行姿态、速度和高度,确保无人机准确、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并且实现货物的快速分拣、包装和配送,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和准确性。 2.推动创新升级 新兴技术集成促进产业链创新:3D 打印技术、人工智能、视觉技术等新兴制造业领域的技术集成和应用,可以推动飞行器制造产业链的创新与升级。例如,3D 打印技术可以快速制造出复杂形状的飞行器零部件,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个性化定制;自动化的模拟和仿真技术可以在飞行器设计阶段对其性能进行预测和优化,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加速低空智联技术攻关:工业自动化相关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等使能技术,可以加速低空智联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为构建未来低空安全高效运行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3.数据管理与应用 数据采集与分析:工业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低空经济相关数据的大量采集和高效分析。无论是生产端航空器的生产数据,还是在低空飞行过程中的飞行数据、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都可以通过传感器、模拟仿生、AI 视觉信息采集等技术设备收集起来,然后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处理和挖掘,为低空经济的运营管理、决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化决策和管理:基于数据管理和分析,工业自动化技术可以推动低空经济的智能化发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低空经济的各种业务场景进行模拟和预测,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管理。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无人机物流配送的需求进行预测,自动调整配送计划和资源配置;对低空飞行器的飞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前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实现智能化的安全管理。 需要明确的是,工业自动化与低空经济的融合是科技进步和工业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新兴技术的发展使得两者之间的结合成为可能。工业自动化的先进技术可以为低空经济提供可靠的支持,如航空零部件生产、航空智能化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等。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推动也是融合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效物流、特色旅游等的需求不断增加,工业自动化与低空经济的融合正好满足了这些需求。 来源:深圳市工业自动化行业协会
工业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智造行业如何围绕 “三化”,结合新兴制造业新技术为低空经济赋能呢?
据了解,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接近 3000 亿元,未来有望不断增长。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的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根据中商情报统计数据,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7 - 2023 年市场规模从 2322 亿元增至 2910 亿元。为促进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与创新,我国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比如《“十四五”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 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这些政策明确了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导向,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