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深圳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官方站,
-
加载中...

-

储能项目-融资租赁模式详解及案例分析
时间:2024年12月13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次【
加入收藏
】【
字体:
大 中 小
】
以下文章来源于储能班长 ,作者储能班长
储能项目融资租赁是一种集融资与融物于一体的综合交易行为,主要包括直租、回租和经营租赁三种模式。与银行贷款相比,具有批复快、放款灵活等优势,但利息相对较高。融资租赁是指由三方(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人)参与,两个合同(融资租赁合同和产品购买合同)组成,集融资与融物于一体的综合交易行为。一般情况下,新建项目适用直接租赁模式融资,收购项目适用售后回租模式融资。在直租模式中,承租人支付的利息一般可以享受 13% 增值税抵扣的税收政策红利。融资租赁与银行贷款相比,主要是多收取了服务费与名义货价。服务费是租赁金额乘以服务费率,名义货价是租赁金额乘以名义货价率。服务费,是在项目实施初期一次性收取的,根据年限收取 1~3.5%,其实按平均每年计算,也只是每年只收约 1% 而已。融资租赁是百分之百的融资,而贷款则是一种不完全融资。银行通常要求借款人担保或抵押,又往往低估抵押品的价值,而租赁项目如果要求提供抵押,对抵押品的价值估计往往比银行高。融资租赁的租金一般是每月或每季支付,而银行贷款的归还通常是一次性的,因此融资租赁的还款压力较小。融资租赁的期限通常比贷款期限长。银行一般以一年期以下流动资金贷款为主;融资租赁最长可为 3 年。通常情况下,用户侧储能的融资额度在总投资的 70%-80%,在这个比例下,项目现金流能较好地覆盖租金。用户侧储能的融资期限一般不高于 6 年,不能超过 EMC(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约定的节能收益的分享期,不能超过该项目充放电策略下的电池循环次数所能满足的使用年限。目前用户侧储能的融资利率在 0.65 左右,根据项目情况和投资人资信情况可以上下浮动。如果加光伏的话可以做到 0.55。租赁公司对用户侧储能项目融资采取的增信措施主要包括成立项目公司、股权质押、收费权质押、收费账户监管、实控人及配偶连带责任保证等等,不过一般不需要以土地厂房等资产做抵押。进入放款流程,租赁公司是直接放款给 EPC 或者集成商。建设期放款比例一般不超过融资额的 80%,用于支付主要设备采购款,剩余融资额 20% 的尾款需要在设备到货且安装完毕,系统能稳定运行且系统的综合效率不低于预期的条件下,才能下放。在新建储能项目中,直接租赁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项目处于初始建设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采购储能设备等相关设施。直接租赁模式为项目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融资途径,使得项目能够顺利启动。特点:承租人支付的利息可以享受 13% 增值税抵扣的税收政策红利。对于承租人来说具有显著的优势。在直接租赁模式下,承租人支付的利息可以享受 13% 的增值税抵扣,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项目的融资成本。对于一个大型储能项目,利息费用通常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通过增值税抵扣,可以为项目节省可观的资金。流程:租赁公司与项目业主及制造商签订合同,租赁公司交付货款,制造商交付产品并安装,项目业主按期支付租金。项目业主确定项目所需产品规格,然后租赁公司与项目业主签订产品购销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交付货款给制造商。制造商在收到货款后,将产品交付并进行安装。项目业主在设备投入使用后,按照合同规定的期限和金额按期支付租金给租赁公司。在整个流程中,三方紧密合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租赁公司作为资金提供方,承担了一定的风险,但也通过收取租金获得收益。制造商则通过销售产品和提供安装服务实现盈利。项目业主在获得所需设备的同时,通过分期支付租金的方式缓解了资金压力。当企业进行储能项目收购时,售后回租模式成为一种理想的融资选择。通过售后回租,企业可以将已有的储能资产出售给租赁公司,然后再租回继续使用,从而获得资金用于收购项目。这种方式既不影响企业对资产的使用,又能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流程:项目业主与租赁公司签订售后回租合同,租赁公司支付货款,项目业主按期支付租金,合同到期结束转移所有权。项目业主与租赁公司就待收购的储能项目进行协商,签订售后回租合同。租赁公司根据合同约定,向项目业主支付货款。项目业主获得资金后,用于完成收购项目。在租赁期间,项目业主按期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当合同到期时,根据合同约定,所有权转移回项目业主。例如,某企业计划收购一个储能项目,通过售后回租模式,将现有储能资产出售给租赁公司,获得足够的资金完成收购。在租赁期间,企业继续使用该资产进行运营,通过项目产生的收益支付租金。合同到期后,资产所有权回归企业,企业可以继续对资产进行管理和运营。业务模式:由大型制造商的租赁部门或专业租赁公司向项目业主出租本厂产品。在储能项目中,经营租赁模式通常由大型制造商的租赁部门或专业租赁公司提供服务。这些机构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项目业主提供高质量的储能产品租赁服务。一些知名的储能设备制造商,其租赁部门不仅提供设备租赁,还能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特点:对于项目业主属于表外业务,不承担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对于厂商型租赁而言,制造商将始终持有项目资产所有权。对于项目业主来说,经营租赁是一种表外业务,这意味着在财务报表上不会体现资产的所有权,从而不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产生较大影响。同时,项目业主不承担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如设备的折旧、维修等费用。对于厂商型租赁,制造商始终持有项目资产所有权,这使得制造商能够更好地管理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性能和质量。例如,某企业通过经营租赁模式租用储能设备,在租赁期间,企业无需担心设备的折旧和维修问题,只需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租金即可。而制造商则负责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储能服务。储能项目融资租赁能够通过享受税收政策红利等方式,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假设一个储能项目的融资利息为 1000 万元,按照 13% 的增值税抵扣率,可抵扣金额为 130 万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与银行贷款相比,融资租赁虽然多收取了服务费与名义货价,但服务费平均每年只收约 1%,且是在项目实施初期一次性收取,按期限分摊后成本相对较低。通过储能项目融资租赁,企业可以调整自身的资本结构,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核心业务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将原本用于购买储能设备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市场拓展等核心业务领域,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通过售后回租模式,将已有的储能资产出售给租赁公司,获得资金后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中,不仅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还加快了企业的创新步伐,优化了资本结构。储能项目融资租赁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投资风险。企业可以将储能项目设备所需的资金投入到其他具有较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中,提高整体投资收益。企业通过直租模式获得储能设备后,将原本计划用于购买设备的资金投资到一个新兴市场项目中,该项目的预期回报率较高。在储能设备投入使用后,通过项目产生的收益支付租金,同时新兴市场项目也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提高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储能项目融资租赁为企业提供绿色、环保的融资方案,助力能源转型。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绿色能源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储能技术作为解决能源存储与消耗之间不平衡的关键手段,在绿色能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企业可以获得先进的储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在储能项目融资租赁中,租赁期限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租赁期限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可能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政策调整或者租赁双方的协商结果等原因导致的。例如,由于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先进的储能设备,项目业主可能希望提前终止租赁合同,以更换更高效的设备。另一方面,租赁期内设备故障也是一个常见的风险。储能电站设备通常需要长时间运行,而且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容易出现故障。如果设备在租赁期内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租金收入和项目的经济效益。应对措施:选择信誉良好的租赁方,加强租赁合同管理。信誉良好的租赁方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团队,能够更好地应对租赁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选择租赁方时,可以参考其过往的业绩、客户评价以及行业声誉等因素。其次,加强租赁合同管理。在签订租赁合同之前,项目业主应该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中明确规定了租赁期限、租金支付方式、设备维护责任等重要事项。同时,在租赁期内,项目业主应该密切关注合同的执行情况,及时与租赁方沟通协商,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租金支付风险是储能项目融资租赁中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风险。一方面,租金回收不及时可能会给租赁方带来资金压力,影响其正常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租赁期内租金波动也可能会给租赁双方带来风险。租金波动可能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政策调整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如果租金上涨,项目业主的成本将会增加;如果租金下降,租赁方的收益将会受到影响。应对措施:选择租金回收稳定的租赁方,加强租金支付管理与监控。选择租金回收稳定的租赁方。在选择租赁方时,可以了解其资金实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租金回收记录等情况。选择资金实力雄厚、风险管理能力强、租金回收记录良好的租赁方,可以降低租金回收不及时的风险。加强租金支付管理与监控。项目业主应该建立健全的租金支付管理制度,明确租金支付的时间、方式和责任人。项目业主加强对租金支付情况的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风险表现:储能电站设备折旧较快,导致租金收入较低。储能电站设备折旧风险是指由于储能电站设备的折旧速度较快,导致项目业主在租赁期内的租金收入较低,从而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储能电站设备的折旧还受到市场供求关系、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市场上出现更先进的储能设备,原有的设备可能会迅速贬值,从而导致租金收入下降。应对措施:选择性能优良、折旧较小的设备,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选择性能优良、折旧较小的设备。在选择储能电站设备时,项目业主应该综合考虑设备的性能、质量、价格以及折旧率等因素。选择性能优良、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折旧率较低的设备,可以降低设备折旧风险。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项目业主应该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与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项目业主应该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时间和负荷,避免设备过度使用和损坏。此外,项目业主还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等方式,提高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折旧风险。西藏项目 A:应对弃光限电,采用光伏储能分开融资,储能通过直租模式解决融资,信用结构为集团提供流动性支持。西藏项目 A 作为我国海拔最高、建设周期最快、容量最大的投入商业运行的储能项目,在解决当地弃光限电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目总投资 3200 万元,技术路线为铅碳 + 磷酸铁锂电池。通过光伏储能分开融资的方式,一方面确保了光伏项目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利用直租模式为储能项目解决了融资难题。在信用结构方面,集团提供的流动性支持为项目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直租模式使得项目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储能设备,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为当地的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XX 项目 B:光、储、充一体化,与上游电池生产厂商、当地银行联合组建产业基金,信用结构为集团提供流动性支持,同时项目股权质押、设备抵押、电费收益权质押等。XX 项目 B 是一个集光伏、储能和充电桩系统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总投资 1.7 亿元,技术路线为磷酸铁锂电池。通过与上游电池生产厂商和当地银行联合组建产业基金,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信用结构方面采取了集团提供流动性支持,并结合项目股权质押、设备抵押、电费收益权质押等多种方式,降低了融资风险。这种光、储、充一体化的模式,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互补,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可靠的能源服务。山西项目 C:电源侧联合调频,采用项目贷款,信用结构为集团提供流动性支持,同时项目股权质押、设备抵押、收益权质押等。山西项目 C 是公司第一个火电联合调频项目,总投资 3000 万元,技术路线为磷酸铁锂电池。该项目通过准确响应电网调度,优化电源质量,有效降低了电厂损失,且电费回款稳定。在融资方式上采用项目贷款,并结合集团提供的流动性支持以及项目股权质押、设备抵押、收益权质押等信用结构,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电源侧联合调频项目的成功实施,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当地的电力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辽宁项目 D:电极锅炉深度调峰,采用售后回租,信用结构为集团提供流动性支持,同时项目股权质押、设备抵押、收益权质押。辽宁项目 D 是公司第一个电热联合调峰项目,总投资 2.45 亿元,技术路线为电极锅炉。该项目通过电极锅炉深度调峰技术,有效帮助热电联产型项目调峰降耗,且下游收入稳定。在融资方式上采用售后回租模式,结合集团提供的流动性支持以及项目股权质押、设备抵押、收益权质押等信用结构,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资金保障。售后回租模式使得项目公司能够在不影响资产使用的情况下,获得资金用于项目的发展,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和利用效率。欧洲项目展示 – 英国 110MW/120MWh 调频项目 E:运用出口买方信贷模式,实现项目全融资。英国 110MW/120MWh 调频项目 E 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储能项目。该项目容量大,地点位于英国北部,商务模式为自建,应用模式包括调频、调峰、平衡服务等,收益来源主要为辅助服务费、削峰填谷收益和政府补贴。总投资 4200 万英镑,通过运用出口买方信贷模式,实现了项目的全融资。集团作为投资者在英国设立项目公司,并选定 EPC 总包方。通过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分别向融资银行提供中长期出口买方信用保险及资本金担保,由融资银行分别为项目提供中长期出口买方信贷及资本金贷款。这种融资模式充分利用了国际金融资源,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澳大利亚项目展示 – 4MW/8MWh 光储项目 F:运用项目融资模式,通过项目公司股权质押、设备抵质押、电费收益权质押等增信措施,由银行为项目公司直接提供贷款。澳大利亚 4MW/8MWh 光储项目 F 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境外光储项目。该项目包括 12 兆瓦光伏和 4MW/8MWh 储能,地点在澳大利亚南澳州,商务模式为一期收购、二期自建,应用模式为调频、调峰、平衡服务等,收益来源包括辅助服务费、削峰填谷收益和政府补贴。总投资 3000 万澳元,运用项目融资模式,通过项目公司股权质押、设备抵质押、电费收益权质押等增信措施,由银行为项目公司直接提供贷款。这种融资模式充分考虑了项目的特点和风险,通过多种增信措施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北美项目展示 – 加拿大 12.8MW/52MWh 光储项目 G:运用产业基金模式,与美国、加拿大的养老基金共同发起设立海外储能产业基金,收购目标公司股份,并进行相关运维管理。加拿大 12.8MW/52MWh 光储项目 G 是北美地区的一个重要储能项目。该项目容量为 12.8MW/52MWh,地点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商务模式包括调频、电压支撑、电网黑启动等,收益来源为辅助服务费等。总投资 2200 万美元,运用产业基金模式,与美国、加拿大的养老基金共同发起设立海外储能产业基金,收购目标公司股份,并进行相关运维管理。这种融资模式充分发挥了产业基金的优势,吸引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持续的资金支持和专业的管理服务。